和政西南部罗家集乡、马家堡镇一带,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,是和政地区傩文化的典型代表。

据当地群众说,古时候,河州的西南面与西番(藏族)搭界,每年麦子成熟时,西番就来抢麦子。庄稼人为了护麦,就在麦黄时戴上脸子(面具),打上彩旗,鸣锣击鼓,抬神游行。西番认为神佛帮助汉人,就不敢来抢麦子了。于是,人们就平安地收获了麦子。当地群众把粮食的丰收归功于神佛护佑,便年年用“寨会”的方式来保护麦子了。据考,这种祭祀活动始于隋朝,而盛于明清两代,一直延续至今。时至今日,这项活动的本意已不复存在,而成为群众敬神和娱神的一种方式,也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。明代嘉靖癸亥年间(1563年)编修的《河州志》中记载:“天宝年间(742-756),每岁积石军麦熟,辄被吐蕃获之”。民国时期修订的《续修导河县志》则明确地写到:“遇丰年,则扮演社火,即乡人傩之遗意”。由此可见,傩文化在临夏地区的历史比较悠久。和政傩舞表演于农历六月十四日从罗家集高庙拉开序幕,当地百姓称为“开衙”。这天开启庙门,在附近选一场地,竖起“万民伞”(此伞至今保留),插起旗幡,抬出神像,群众焚香献羊。然后开始抬着神像沿着村子的区域进行巡山。
和政傩舞表演的高潮是二十三、二十四两天。二十三日,群众分别抬神巡山,前有法师打醮开路,旁有万民伞和各色旗帜呼拥,后有锣、鼓、钹、唢呐奏乐,声势浩大、颇为壮观。二十四日表演节目,表演时,剧中人物头戴面具,身着戏剧服装,手持道具,登场后简单报名亮相,然后按故事情节进行表演。类似舞剧,但又夹杂着少许道白和唱段。用民间乐器——锣、鼓、钹、釵和唢呐伴奏,烘托气氛,形式多样,表演独特。内容多为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,如汉朝的《昭君和番》、三国时期的《三英战吕布》、《古城会》和《审貂婵》,还有《唐僧取经》、《笑和尚》、《宝莲灯》等。具体表演过程为:1、打旗神。这是“六月会”的第一折,即群众敲锣打鼓请“福神”到来,然后“献羊”,请“福神”爷“尝羊”,意思是福神爷一年四季保佑了四方百姓平安吉祥、五谷丰收,所以在丰收的季节,即六月中下旬百姓恭请“福神爷”,特意答谢他。2、踏大武。这一折中有大武及其娘子。大武形象来源于唐朝武士形象,用慢步进行表演,速度较慢,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,剧情表现了武士在寻找他的娘子和家眷。3、笑和尚。剧情中有一位和尚即《西游记》中的沙僧,其他两位是沙僧的徒弟。首先是二位徒弟请来师父沙僧,共同去找他们的师爷一唐僧,最终找到了唐僧,达到了表演的目的。4、三英战吕布。这是源自《三国演义》一书的家喻户晓的刘、关、张三人在虎牢关前大战吕布的故事。和政地方偏僻,可能由于史料缺乏,因而当地老百姓在故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,将本来是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张冠李戴,记在周仓的身上。不过,百姓杜撰的故事亦然有趣。故事是说,三国时期的周仓碰到美丽善良的姑娘貂蝉,非常喜欢她,不料竟被吕布抢占了。周仓非常气愤却又无奈,所以拜关公为师,三请关公捉拿吕布。因而才有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。刘关张打败吕布,夺回了貂蝉姑娘。从此以后,周仓非常感激关公,始终追随在关公左右。表演中有许多对唱的内容。5、西天取经。表演的内容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。在取经路上,孙悟空一路降妖除怪,历经千难万险,护送师父,最终取得了真经。6、猪八戒高老庄招亲。主要表演猪八戒在高老庄招亲的情景。7、刘氏夫人。年轻美貌的妻子在端午节之际,借拴花线勒死了比自己年龄大的丈夫。丈夫阴魂不散,在阴曹地府告状,阎王爷派小鬼调查真相,将刘氏夫人五马分尸,施以酷刑。体现恶有恶报、善有善报的思想观念,意在劝化人心,积德行善。8、庄稼会。这是最后的收尾。在丰收的六月,人们拿上农具、赶着黄牛答谢“福神爷”,最后将“福神爷”送到庙中,收场结束。
和政傩舞表演纯属由群众自发组织,并参与表演的一种傩文化形式,表演时间跨度较长,即于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开始,二十四日结束。和政傩舞供奉的神位随表演村庄的不同略有差异,有的村庄表演中供奉二郎神,水草爷(原型为明代朱元璋手下大将康茂才);有的村庄供奉二郎神、黑池龙王(原型为明代朱元璋手下大将胡大海)、五山代王等。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百姓对护佑本方土地的神灵的崇拜。和政县傩舞表演源于明代,民间相传,时任河州都督刘昭来到河州地方,因山高地凉,五谷不黄,故,设了24道边关、72地庙堂,遗留下春节玩秧歌、六月跳黄会的习俗,跳黄会即为傩舞表演。和政傩舞表演具有宗教信仰功能和娱乐功能,是由傩祭、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和艺术相结合,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、原始、独特的戏剧样式。和政傩舞表演具有劝人向善的功能,能起到为村落群体团结和睦、凝聚人心的实际作用。受现代文化观念和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,年轻一代已不屑于学习傩舞表演。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谢世,许多表演中的绝活也随着消失,傩舞表演技艺面临失传。随着县上提出劳务输转,增加农民收入,实现农民精准脱贫的战略构思,使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而传统的表演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份,而此时,家中仅有留守的老人和儿童,传承传习活动难以延续。2009年8月,和政傩舞傩戏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